主题墙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幼儿审美意识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主题墙环境创设需要有效的技术路径,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墙环境创设生成,需要遵循逐步积累原则、过程轨迹原则、“先声夺人”原则、适度留白原则等多种原则,以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校园环境和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可以激发儿童的审美意识,唤醒儿童的想象能力。借助主题墙环境创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和想象,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实现团体合作感,实现对环境、他人的友好认同。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看,在幼儿园教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认识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儿童本位立场,用儿童本位的眼睛透视幼儿园环境,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环境创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吗?环境设计邀请了幼儿的参与吗?基于此,我们围绕儿童本位视野下的主题墙环境创设,展开思考和探索。
主题墙的预设和生成
主题墙创设的预设
在主题墙创设实施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主题背景实施的目标,根据目标相应增加或减少投放的材料。在活动中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以“幼儿发展为本”出发。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设计出主题墙大致的主题轨迹与版块,注意捕捉对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进行有机生成,促使幼儿与主题的互动。通过幼儿自主讨论,绘制主题墙草图,充分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版块规划与生成
寻找突破口
主题墙的探索轨迹来源于孩子的问题和兴趣点,确定好实施的主题,版块也已规划,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带动更多问题的探索。
围绕研究的主题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孩子们的思维起点、创造源头。如开展《我们与汽车》主题活动时,可以这样创设:在活动的开始,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让小朋友们跟随汽车的吉祥物“卡尔”一起去欣赏,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对各种汽车零配件的功能有初步认知;通过提问引导小朋友畅所欲言,激发幼儿对汽车的探索兴趣;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大胆探索交流,了解汽车品牌和车牌数字包含的意义;模拟不同汽车的声音,启发幼儿感知不同汽车有不同声音,初步理解每种车都有它独特的用途。
活动最后由小朋友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与伙伴进行分享。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充分体验到主题创设的自主性,从探索不同的问题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提炼问题
孩子们的提问能力不同,有些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脱离实际或没有探索的价值。为此,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并最终确定探索活动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思考问题的兴趣占比,从中选择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其次,考虑问题是否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思虑这个问题是否有助于幼儿探索,并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打上“V”,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标上“A ”,并附上简明的理由。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方法进行引导转化,如:问题范围太大时,将探索研究的范围缩小;问题范围太小或问题简单时,将探索范围扩大;问题相近时,归为一类探索。
在师幼互动中,孩子的问题意识被唤醒,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依据他们的问题和有教育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拓展活动,引导孩子们的探索轨迹成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传统主题墙创设的利弊
主题墙涵盖主题名称、主题目标、故事轨迹三个方面,主题名称和主题目标应在主题墙创设的前期出现,而故事轨迹是随着主题的开展不断完善和丰富的。
而传统的主题墙创设也存在诸多弊端,有的教师将主题墙分成几个版块,虽然每个板块都围绕主题进行,但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就是传统教与学的模式。当我们看主题墙时,教师的第一视角首先看到的是文字,孩子的第一视角往往是图片色彩、造型细节。文字过多、成人化的主题墙,显然不为孩子所喜,而师幼一起布置的主题墙,则让孩子成为了墙饰的主人。这样的主题墙创设融人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实现“我们”感,实现对环境的认同。
儿童本位的主题墙环境
创设生成原则
逐步积累原则
主题墙创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丰富、不断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幼儿的探索内容和活动兴趣,主题墙不断跟进、调整。这样逐步积累的主题墙更生动、更直观、更真实地再现了幼儿的探索过程,宣泄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如:当冬天悄悄来临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变化,从天气的温度、周围的环境、人们的服装、冬季的动物和植物等方面来说说冬季特征,在讨论交流中了解冬天。随着季节特征越来越明显,观察内容也随之跟进,在切身感受中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会越来越丰富。
活动内容在幼儿的不断探索中逐渐丰富,主题墙的创设也发生了变化。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更深人了解关于冬天的知识,促进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提高教育成效。
过程轨迹原则
主题墙的创设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呈现的循环往复的轨迹过程就是一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及时提供支架,如:一朵花的四季变化。春天,孩子们问老师:迎春花在夏天的时候会开花么?老师第一反应往往会直接告诉她答案,其实,如果按照儿童本位的理念来操作,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每个月跟踪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孩子绘图,家长帮助记录,从而展现迎春花的四季变化。这样的探索过程远比老师直接提供答案更具意义。
“先声夺人”原则
所谓先声夺人,就是将孩子们的所见所思呈现在主题墙上,巧妙地与审美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吸引孩子们对主题墙的关注。
首先是主题墙面的情景化。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汽车》,其目标是初步了解汽车的种类、构造、相关交通规则等。如何将这方面内容更好地表现在墙面上,有效起到主题内容的延伸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主题墙面设计为立交桥的全景,各分叉路段张贴红绿灯,将主题开展过程中的点滴、各主题分支的知识点,巧妙运用到主题墙上。如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画好自己创作的汽车后将它剪下来、粘贴到到立交桥的桥面上。再如综合活动《汽车的过去和未来》,孩子们互相讨论,分享自己认为的未来汽车。分组设计,将制作好的未来汽车布置展示到桥面上。这不但使各个主题墙版块有一定的联系,整体的视觉效果也更美。
其次是主题墙面的色彩美。
色彩搭配主要以对比色、同类色和不同色彩搭配运用为主。如:节日的主题,春节和元宵节可以选择喜庆的大红色为主,中秋节和重阳节可以选择庄重的黄色为主。季节性的主题可随季节的变化,选择与季节相适应的色彩,如:春季,可选择多种颜色混搭,色彩明快鲜艳;夏季,可以选择简单清爽的颜色为主,绿色、蓝色的组合打造出别致的清新感;秋天可选择同类色为主,将黄色,桔黄,红色,褐色巧妙搭配运用,体现秋天特征的视觉效果;而冬天以对比色搭配较好,特别是白色和蓝色的选择,更能展现冬天大自然的景象。
适度留白原则
班级主题墙环境往往缺乏弹性和空间,因此我们要有适当的留白意识。
刻意的留白可以扩展创造探索性机会,增加延展性思考的机会。如中班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涵盖三个轨迹,轨迹一:《我的好朋友》,以红色手印为主。轨迹二:《爸爸妈妈也是好朋友》,以蓝色手印为主。轨迹三:《全世界儿童是一家》,以绿色手印为主。三条轨迹发展过程后是一段特意的留白,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相邻数也是好朋友,这样的留白,让孩子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所有人看见。
班级主题墙创设是一个不断在路上的过程,我们往往只看到目标,没有关注通往目标路上的风景。我们一路向前可能会忽略孩子抛给我们的球,只顾赶路,从而忘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育人环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创设中实现自我发展。